张振河

丹青敷彩墨香浓

——访中国实力派书画名家、原河南省

安阳市殷都区文化馆馆长  张振河

 

 

 

       金秋九月,叠翠流金;秋风送爽,硕果盈枝。9月6日,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之际,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原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现年83岁高龄的中国实力派书画名家、原安阳市殷都区文化馆馆长张振河先生书画展,在殷都区钢三路安阳市书画艺术馆隆重开展,吸引了众多书法、绘画爱好者前来品读鉴赏。

       近段时间,笔者在正好在位于安阳市殷都区钢三路的三馆圆文化传播公司做事,有幸拜读了张振河老师的绘画、书法等多件作品。原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清学,饶有兴趣地向我简要介绍了张振河老先生的情况,希望我能为他做一次专访,我很感兴趣,感觉张振河老先生的事迹很激励、很励志,于是就提前与张老约定了时间,迫不及待地想对他进行一次深度专访。

 

 

 

 

       张振河先生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安阳著名书画大家,原河南省安阳市铁西区文化馆馆长、铁西区文联副主席,安阳市科普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省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文化馆协会副会长……

       初次拜见张振河老先生,就令笔者心感一震。尽管先生已经83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和他聊起书画创作,他思路敏捷,言语清晰,而且声如洪钟。他快人快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性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初闻笔墨淡淡香

       1942年出生的张振河,是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人。他自幼头脑灵活、聪明好学。

       “我和著名画家王雪涛是同乡,上初中时经常和同学去他家看他画的中堂公鸡和炕头上的荷花、小鸟,受知名画家王雪涛的影响和熏陶,我和不少同学后来都爱上了画画。”回想起当年与王雪涛学画,张振河老先生目光清澈、记忆犹新,聊起当时的情景和细节,他滔滔不绝,说话的调门也提高了好些。

       “王雪涛的山水花鸟,图画构思独特,用笔清秀淡雅,展现了花鸟的娇艳动人和山水的壮丽与恬静,同时整幅作品又显得立体鲜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初闻笔墨芳香的张振河,就这样怀揣着对王雪涛先生的崇敬,在悄无声息中爱上了国画创作。

        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文字甲骨文、周易、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这里人文荟萃,爱书画、学书画、求书画、藏书画者甚多,在安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早已蔚然成风。1959年,年仅17岁的张振河,一来到安阳安装技工学校学习,就被古城安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书画传统所吸引。

后来,爱动脑、爱动手、爱学习的张振河,广采百家之长,苦练书法与绘画技巧,梦想着有一天能像师长一样,能成为一名靠画画、写字养活自己、并能帮衬家里人的书画家。受当时国家建设大环境影响,1961年,张振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入伍。在部队,他又有幸师从于军旅画家曹延路老师,潜心学习了绘画技艺,他的绘画水平由此得到了大幅提升。

 

 

 

 

       196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张振河,又喜爱上了诗歌创作。凭借这一喜好和特长,1968年复员后,他先后进入到安阳电解化工厂、安阳染料厂、安阳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安阳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等单位工作。在安阳市群艺馆工作期间,他又结识了时任安阳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干事,后来曾任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安阳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张海同志。他们在一起共同研习书法创作技艺,十二多年笔耕不休。

 

 

 

 

        “为了尽快掌握张海的书法技艺,我经常把张海的书法作品平铺在透明的玻璃桌子上,利用灯光透射在练习的纸张上,再进行多遍的不厌其烦的描绘,很快,我的毛笔字也练的有模有样了,也掌握了师长书法的创作精髓。”聊到书法学习练习技巧,张振河老师独有心得,兴奋无比。

       尽管张振河先生最初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具有超凡的学习、理解和吸收能力,就凭这一点,也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1979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振河积极参与安阳市铁西区文化馆的组建工作。而后的时间里,尤其在安阳市铁西区更名为殷都区后,他连续多年担任安阳市殷都区文化馆馆长,直到2002年光荣退休,因此,他在安阳文化书画界也是大名鼎鼎。

 

 

 

 

二、浓浓墨香沁人心

       “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年龄也已80有余,但无论是在书法、还是绘画创作方面,我一直保持着创新的思想和精气神。”张振河老师是这样说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

       日常生活中,家里有小孩吃火龙果时,往往会被红心火龙果的果汁染得浑身上下到处都是。而张振河看见后突发异想,就尝试着用火龙果的果汁作为色料作画。他还经常拿来菠菜、酱油、胶泥等材料作画,获取了不错的效果。

       张振河不但是一个敢想、敢干、不因循守旧的人,更是一个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艺术人。他的绘画作品形式或严谨工整、或奔放不羁,俊美而挺拔,以其特有的襟怀,巧妙的技法,勾勒出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

 

 

 

 

 

 

       为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发扬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安阳林州红旗渠、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调研。在中原大地上瞬时掀起了一股殷墟文化热,一夜之间甲骨文成了众人追捧的“香饽饽”。

       “突然有一天,在南方工作的闺女女婿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写过甲骨文书法。我想,我毕竟在安阳市文化馆工作30多年,要说‘不会写或没写过’,那怎能说得出口?于是我就模棱两可地回了他一句‘还行吧!’”聊到闺女女婿向他求字那档子事,张振河老师很难为情。

       后来,张振河先生多次参观安阳市甲骨文展,查阅有关甲骨文的书写资料,潜心研学原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阳甲骨学会副会长刘顺先生,以及被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国家一级美术师魏峰先生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经过巧妙构思,运用恰如其分的变形、移位、夸张等艺术手法,张振河将国画、油画等笔法融入到甲骨文书法创作中,表现出灵活多变、洒脱大气的特征,体现了甲骨文的刀笔意韵,透露出举重若轻的飘逸和浪漫。

 

 

 

 

 

 

 

       “张振河老师在书法练习中肯吃苦、肯动脑、肯下苦功夫,他那刚劲的笔触,笔酣墨饱;持笔,挥翰成风;提笔,顿笔,转笔,折笔,笔笔情浓;再次蘸墨挥毫,醉于生宣字里行间。”在张振河书画展厅,原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清学动情地说。

       张振河老师敢想敢试,大胆探索丝绸作画。他在保留传统绘画质感的同时,用染料和果汁做为颜料,利用丝绸的肌理和质感,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突显显了水墨丝绸画的独特魅力。几年来,他创作出不少丝绸作品,他的作品恣意挥洒、浓墨重彩又优柔委婉,通过渲染、渗透、交融,形成了刚柔相济、浓淡相宜的画作神韵。

 

 

 

 

       在安阳书画界,张振河老师的快手很有名气。无论是书法,还是山水花鸟,他都能率性的随意挥毫、一蹴而就。他的快能让你在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际,猛地发现一副精妙美仑、大气磅礴书画作品,便会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张老师的牡丹、梅花,似有暗香清悠飘散,余味绵绵悠长;山水间,似有山泉汩汩流淌,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振河老师的多份书法、绘画作品,受到了安阳当地书画爱好者的高度肯定和认可,安阳市群众艺术馆还专门为他个人举办了书画展。他的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他的书法刚柔相济、庄重醇厚,气势恢宏、韵味深长,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今年9月份,在安阳市书画艺术馆举办的张振河书画展中,就有张振河老师精心创作的两幅精美丝绸画,这些栩栩如生的丝绸画,是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丝绸画即传承中国千年绢帛艺术精华,又融合当代西方艺术风尚,深受广大绘画爱好者喜爱。

 

 

 

 

 

       书法与绘画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学问的积累,更是一种性情的陶冶。张振河先生从事书法、绘画创作已有六十多年之久,他的作品墨痕粗犷,古拙中绽放新枝;浓淡相宜,黑白间相生灵动;传承中那股创新的意味自然让人产生悠远的思索和感悟。作为国内当代、尤其是中原地区的知名书画家,他对中国画的大胆创新与积极探索,推动了中原地区书法、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尽管张先生已经年逾八旬,但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活激情和书画创作热情,书法、美术作品层出不穷,不断创新出新。近几年先后在香港、深圳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被观众交口称赞,许多大作被收藏家当场收购。他被加拿大聘为画家,香港、深圳等地画廊签约画家,个人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三、博学笃行,笔耕不辍

       要把平常生活过得跟艺术品一样。张振河为之奋斗不已、倾尽全力。在他的眼神里、言语间,透露出一股热情,给人一种很有开拓精神的感觉。而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他的趣味人生也极有行为艺术的味道。

       “头脑灵活、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是熟悉了解张振河的人心里的共同看法。他不但钟爱书法、绘画,持之以恒,终有所成,而且是个名副其实的多才多艺的多面手。

       “三个闺女来看娘,三、五、七天各一趟,今天一块娘家走,哪天一起再看娘!”这是大概在1972年的一个晚上,张振河在河北农村老家居住,偶遇一伙同乡人闲来无事,聚在一起玩猜谜语,一位老者率先给出的一条数学谜语。

       张振河心想,如果能出一本这种类型的书,肯定会深受各年龄段的朋友喜爱!说干就干,认准的事就决不轻言放弃!自那以后,他一有空闲就会往图书馆里钻,无论深的、浅的,还是难的、易的,硬是把几百本相关的数学书“啃”了个遍。为了确保谜语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他见啥编啥,随见随编。几个月下来,他竟然成了同事们公认的胡编乱连的“联巴嘴”。

       有努力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半年时间过去,张振河的第一本《有趣的算题》顺利出版。在后来的几年里,他的连环画《巧歼鬼子兵》、《十只小鸡》等读物,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创作的《豫北之花》和《中原明珠》两部诗集,分别有黄河文艺出版社和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古城风流》荣获当年黄河文艺出版社评选的报告文学奖;他编著的《鸡妈妈和鸭宝宝》荣获建国30周年文学奖;《想想算算一百题》、《数学趣谜》、《姑娘的考题》及《张振河画集》等20余部科普文学书籍也相继出版发行。

       1978年,张振河老师在安阳市群艺术馆工作期间,克服多种困难,积极创办了《启明星报》,组织宣传了机床厂厂长张学田、齿轮厂厂长李万春、安钢集团副经理胡金钊等一大批安阳市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创办了深受关注和喜爱的《小作家报》和《铁西文化》,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文学爱好者。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1982年,中共安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给予他记特等功一次。

 

 

 

 

       张振河先生热爱生活,酷爱美术和文学创作的事迹,多次在河南电视台、安阳电视台,以及腾讯、中国百变等多家媒体和网站播出或转载。他也多次在安阳市博物馆、群艺馆、东莞及深圳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多次应邀参加香港、加拿大美术展。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被安阳市科普创作协会推荐他为理事长。后来又多次被评为市、区劳动模范,并当选了市、区政协委员,安阳市科协常委、河南省青联委员等。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今年83岁的张振河老师依旧笔耕不辍,依旧坚持每天进行书法和绘画创作。说起来他也是幸运的,他在文化创作行当里面,几乎是所干必成;从军旅诗人到科普作家,从社区文化到著作颇丰,从儿童教育到绘画泼墨……他取得的成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书法,需要的是一种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勤奋苦练,才能将字写好;而绘画则是一种高贵的创作,在创作材料、心理上,要先把自己高贵起来、典雅起来,作品才会不凡不俗!”对于文化创作,张振河老先生这样寄语青年爱好者。            (唐初家)

 

 

 

 

 

 

 

 

 

 

 

 

 

 

 

 

 

  

 

 

 

 

 

 

 

首页    人物专栏    张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