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牡丹花开 瑞气芬芳

                    

       站在安阳书画艺术馆三楼,画师王瑞芳的画展前,你一定会为一幅幅雍容大气的牡丹画作而沉醉,正可谓牡丹花开,瑞气芬芳。怪不得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会创作出“庭前芍药妖无格,地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样的千古名诗!

       学画不过六载,潜心描绘的画作却有几百幅,这或许也是王瑞芳痴迷绘画的一个印证。该怎样去了解一位画师,学画、作画的那段心路历程?我们不妨从她少时说起,看她如何向美而行。

爱美求美

       王瑞芳,出生在安阳市殷都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父亲是村委会的干部,有着老辈人特有的那种执着和干练,精神矍铄。那时各村都有学校,她的学生时代就是在校园里那别具平和美好的氛围中波澜不惊地度过。

       爱美乃人之天性。丰富的想象力、专注的观察力和敏感的洞察力,造就了她独特的审美追求。当其他的孩子更过多地关注于吃穿之美时,她却被各种书籍的插画、报刊的插图深深吸引。当别的孩子展示新书包、新文具时,她却已经拥有了好多本图画收集本,那可是她小心翼翼,一点一滴地积累下的宝贵财富。得空就翻翻看看,试着画画,要是能模仿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她心里,那是比得到一件新衣裳,吃到一顿美餐还要快乐几分的存在。

她父亲有一位好友,是一位民间画师,在当地也颇具名气,附近十里八村谁家要添置新家具,都会请他前去给家具上作画。在翻阅过她的图画收集本和小作品后,大加赞赏,夸她很有绘画的天赋。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是很难找到专业的绘画学习机构以及培训老师,可画师的话语却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她的心底。

       字都安阳,人杰地灵,历史底蕴丰厚,系甲骨文的发源地,令无数人神往。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令安阳本土出生的她对甲骨文心醉神迷。甲骨文那种奇异的美深深地打动着她,她新奇于那像画似字的神秘,想探究那神秘背后的奥妙。从线条的走向,到结构的变化,对她而言那不是天书,那是正在跳舞的图画。

       高中时不仅品行优秀,特别钟爱写字绘画的她,已经小有名气。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村上,由她主办的黑板报、绘制的插图和写出的文章,总是赏心悦目、引人入胜,在各种评比中多次获奖,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些外界肯定的声音,也逐步强化了她用画笔追美、绘美的信心!那颗当年埋下的种子开始崭露头角。

平凡不凡

       1997年底,王瑞芳到安钢集团生活服务公司参加工作,负责抄表和监测生活水质。能进到国营大企业上班,她的心里也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但她很快就冷静下来,清醒地意识到,有幸进入国企后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多。向来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她,决定抓紧时间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充实自己,努力在工作中创出佳绩。

 

       美总是平凡中无声地绽放!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作时,她经常早出晚归,不辞辛苦;遇到棘手的问题,就虚心向同事和老师傅们请教;工作的闲暇时间,就耐心细致做学习笔记。勤恳积极的工作态度,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努力,她收获了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及肯定。单位领导了解到她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就让她负责办宣传板报,这项平凡的工作被她做的有声有色;单位同事家里有什么事情,只要交代给她,她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事一样,满腔热情,诚恳谦逊,事情总办的妥妥帖帖;国家发生灾难时,她虽然工资不高,也好不犹豫地向灾区伸出援手,捐款资助。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虚心好学,她待人接物热心慷慨、不计得失,大家都能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特殊气质的美,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热心肠。

       美可以在坚持中不断成长。有人说她一根筋,有人说她固执,她说那是坚持,绝不会轻言放弃。她总是积极参加单位和集团公司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学舞蹈没有教练,她就在家里把电视上的广场舞录下来,一遍一遍地学,到单位和同伴们一道尽心尽力地练,直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2018年她和同事10多人代表单位参加安刚集团公司举办的广场舞和合唱比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她们的舞蹈节目代表安钢到万达广场参见了全市的汇演。她的绘画作品《国色天香》曾荣获“喜迎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绘画作品展优秀奖;作品《竹韵》入选“清风廉政书画作品展”。

       工作之余,有的人喜欢逛商场,购买时尚衣物,她青春靓丽,身姿娇俏,却认为工装最美。岁月变迁,初心不改,她还和当初的那个小姑娘一样,不愿把时间耗费到这些事情上。她报名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职工夜校,通过两年的坚持和刻苦学习,她的文化知识得到巩固和充实,眼界更开阔了。

       婚后有了女儿,她的生活更加忙碌。爱人在炼铁生产一线担任班长,任务重、节奏快、工作累,她时常叮嘱他要把心思放在工作和安全生产上,家里的事儿不用操心。女儿争气,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优良,本科毕业于一所美术院校,擅长艺术设计,现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这肯定源于她对绘画的热爱,从而潜移默化的带给了女儿无形地影响。公公婆婆年龄大,有空闲时间她都会带上礼物登门看望,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跟他们聊聊家常,邻居们交口称赞,说她比一个女儿都亲。丈夫体贴她,每次都会把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奖金给她买心仪的礼物。她说,美就在身边,是和谐,是理解,更是多一分的付出,就会感觉幸福满满。

夙愿得偿

       繁琐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往往使人感到是压力重重。然而,王瑞芳不仅接受的从容,处理的得当。年轮渐长,她常常会去思考,人究竟应该如何生活,才能更精彩更富有意义。她要让儿时的梦,绘画和艺术的梦,更加明确的照进自己的现实。

       201712月份,偶然的一个机遇,她接触到了集团公司在工会办公楼开办的牡丹绘画学习班。从那一刻起,她心中的方向瞬间清晰,心中梦一下变得无比鲜活。她要画牡丹,要让牡丹之美在自己的笔下绽放。她系统的学习了牡丹绘画技艺、技巧,深深地热爱上了牡丹绘画。但有空闲,她就摊开画纸,描画几张,到了几近废寝忘食的地步。

       牡丹花国色天香,有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幸福好运的深厚文化寓意,它色彩艳丽,花盘硕大,圆润饱满,开花时绰约多姿,繁花似锦。牡丹之美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有不同的花语,例如:红牡丹代表富贵圆满,白牡丹代表高洁端庄,黄牡丹代表亮丽富有而华贵等。

       不断丰富的关于牡丹的寓意和花语知识,更加使她痴迷其中,牡丹绘画创作几乎占用了她全部的业余时间。怎么起笔,先画花头,画几朵,怎么开瓣,花枝向上长,还是向哪个方向倾斜,叶子怎么画,怎么调色,在临摹了数百幅牡丹画后,她对牡丹绘画的理解更深刻了。

       美还在于独特的创作思维赋予作品以灵魂。她开始了牡丹绘画的创作,每有创意,她都会赶着将自己的想法描绘出来。她说,画画先要构图,基本的有C形、S形、V形。工笔画讲求形似,一朵花的花头、花枝、花叶,从哪进,到哪出,都要交代清楚。写意画要讲求神似,不必交代的那么清楚,只要符合自己创作的意境即可。还要主次分明,远近、深浅、明暗,在绘画的表现手法是不一样的。绘画创作整体要做到胸中有万壑,下笔美方成。

于是,一幅幅牡丹绘画源源不断地在她笔下问世,工笔画、写意画,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很快挂满了她工作室和家中的墙壁上。邻居好友造访,对她的画作赞不绝口。遇有亲朋开店索要作品,她会说出自己的创作见解,介绍适合的作品满足来访者的要求。诸如:开店营业的别在画上带小鸟小鸡,以免犯口舌;家里装饰用的画上别带蝴蝶和蜜蜂,以免招蜂引蝶等。

       2021年,王瑞芳同志光荣退休,然其对美的追求,痴心不改。她说要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牡丹作品。经朋友介绍,她受聘于安阳市殷都区一家美术培训班当美术老师,给小朋友讲线条,学画范画。她说,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像她小时候没有这样的培训班,时常引以为憾。她一定要利用自己对绘画的理解,教孩子们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引导孩子们去追求真善美,培养他们专注力和想象力,提升观察力和毅力,不让自己的遗憾成为孩子们的遗憾。话语不多,却句句真情。

       我们相信王瑞芳一定会在几近“知天命”的岁月里,培养出更多具有绘画兴趣的少年追梦人。一定会保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牡丹绘画作品。一定会艺术之数长青,美美常在! 笔者 徐长江

 

首页    人物专栏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