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梅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著名书画艺术家刘秀梅女士
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大地,路上的树叶像铺了一层地毯,走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落叶不时被风刮起,犹如鸟儿在翩翩起舞。在这安静的日光沐浴下,我走进了刘秀梅女士位于文旅小镇的工作室”巧匠工坊”.工作室看着门面不是很大,跨进门里感觉还很宽敞,墙上挂着条幅和斗方,书法墨迹饱满,遒劲有力,绘画灵秀雅致,神韵飞扬。工作台上摆放着制作好的工艺围巾和还没有加工好的半成品。一对中年男女走进工作室,一边和刘秀梅谈话一边环顾四周,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工作台上的工艺围巾上。女士禁不住拿起一条试戴,洁白的围巾画上素雅简洁的花朵,神韵立马显现了出来。照照镜子,女士围上就舍不得摘下,又聊了一会,两人才满意的离开了工作室。
客人走后,我仔细打量起刘秀梅的作品。进门右手墙上是一幅竖屏国画《锦绣中华》,别处看到的《锦绣中华》是山岳河川,而这幅却是钟鼎造型,不禁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我好奇心上来,问刘秀梅,为什么用钟鼎的形式来表现锦绣中华呢?刘秀梅阐释道:”上面是甲骨文,下面是钟鼎铭文和甲骨文拓片,中间是楚简,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的鼎盛和文字的演变过程,背景是红色,寓意着红红火火和国运昌盛。背景色调的渐变,还给人一种沧桑的意境,暗示有一部分文化国粹在流失,应引起抢救的意识。整体画作想展示的是弘扬中国文化,彰显民族气魄。”方寸之间,画面之外,让参观者想象力发散,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幅荷花热烈奔放,大红的色调突破了以往对荷花的一贯印象,不由想到梵高的传世名画《向日葵》,梵高的怒放的《向日葵》像燃烧的金色的火焰,而刘秀梅的《荷花》,充满了力量和信心,在急速而流畅的运笔过程中,线条的自发形态,色彩的偶然相撞,厚厚颜料的炽热,笔法的抒情冲动,都流露 在她的荷花上,狂放的笔法就像塞北大漠上的季风,风风火火,汪洋恣肆,洒脱自由,超拔高洁。
画家特意给我介绍了一幅《幽林深处有佳音》,茂密的竹林里,不同的位置有三只家雀。第一只家雀,单薄幼小,站立在竹林的根部,茂密的枝叶包围了它,身边只有逼仄狭小的空间,第二只,稍稍长大,飞得稍高了一点,体型稍大了一点,但还是挣不脱枝叶的遮蔽和包围,稍有不同的是视野开阔了点,光线亮了点。第三只,已张开了有力强健的翅膀,昂头向上,以凌空飞翔之势向着天空,画外之意一定是天空高远,自由翱翔。这三只鸟儿,寓示了画家不同成长时期的挣扎和奋斗。从一个局限于家庭,为材米油盐劳碌,为生计奔波的女性,到有觉醒意识,有艺术追求,为理想奋斗,最后挣脱枷锁,达到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的境界,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抗争和煎熬,多少求索与奋斗,画外之意韵味无限,尺寸之间蕴含无尽的酸甜苦辣和人生况味。
我禁不住打量起刘秀梅来,刘秀梅戴着眼镜,皮肤白皙,身材高挑挺拔,不但透出一股儒雅的书卷气,岁月的风刀霜剑也在身上留下了印迹。我对这位艺术家产生了兴趣,想了解一下她的成长之路。刘秀梅女士十分健谈,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烧水沏茶,分宾主坐下,滔滔不绝的打开了话匣子。
青涩的岁月
刘秀梅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童年的她天真活泼,好说好笑,和家人或小伙伴们在一起总是伶牙俐齿,有说不完的话,从上小学开始,她就对图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是课本里的插图,还是同学们的小人书,她看见就着迷,禁不住用手指在课本上或课桌上勾画,用铅笔在作业本的背面临摹,在课本的空白处临摹,学期临近结束,不管是课本还是作业本,总是被她涂的满满当当。时间久了,她的画慢慢就有了个样子,几笔一勾画,一只小鸟好像要展翅欲飞,一朵花正含苞待放,一棵树能遮天蔽日,一头猛兽正张牙舞爪。她对绘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乐此不疲。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开始了她深深浅浅的脚印,留下了她懵懂而幼稚的足迹。
真正对她从艺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她中学时代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师,这位老师在刘秀梅的心中,是男神一样的存在。无论哪位老师缺课了,这位老师都能顶上去,没有他教不了的课。尤其是上数学课,这位老师什么也不拿,只拿几支粉笔,叼着香烟就走上讲台,不用看课本,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课,什么题在第几页第几行,记得一清二楚,丝毫不差,更绝的是几何课画图的时候,圆规直尺三角板等教具什么也不用,只用手拿一支粉笔,就画的圆是圆方是方,什么等腰直角平行四边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在这位老师的手下,刷刷几下就勾画出来,并且还非常规整,和用圆规直尺三角板画出的图形没有差别,引起课堂上同学们的阵阵惊叹和喝彩,更在少女刘秀梅的心里,深深的埋下了一颗种子。
中学毕业,刘秀梅参加工作上了矿山。矿山的工作艰苦劳累,环境恶劣,风险程度很高,尽管如此,也没有磨灭刘秀梅心里理想火焰的熊熊燃烧。工余时间,别人都是打牌逛街看电影,要不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说闲话唠嗑,她却一头钻进宿舍里,不是埋头看书,就是在收集来的报纸上涂涂画画,她宿舍的床下,都是一摞一摞的练习草稿。时间一长,她的图画渐渐的在矿山有了一点名气。有一次,矿上领导找到她,说你不是会画画吗,因矿山建设的需要,你能不能画下我们矿山的结构地形图,并给她准备了大张画布画笔和颜料。虽然平时画的是素描水彩等简笔画,突然接下来这么大一个活,她还是一下子感觉头大了。但是,尽管自己没有画过这么大型复杂的画,走到这一步,也不能退却啊。正当她在苦苦思索冥想的时候,抬起头,看见办公室内的一个地球仪,让她顿时受到启发:地球仪是把世界缩小,大型画是把小幅画放大,道理应该是一样的啊!她一下子茅塞顿开,有了顿悟的感觉,不再犹豫迷茫,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笔一画的画了起来。半个月的功夫,顺利交差,她画的结构地形图张贴在了矿山办公楼前的广场一边,职工和外来人员一眼就能看见这幅图。
这幅图为刘秀梅带来了好运,一天,她的工长对她说,你明天不用来这里上班了,你去矿山工会报到吧。这个好消息一下把她击晕了,真的吗,幸福来得这么突然吗?第二天,当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叩响工会房门的时候,更没有想到的是,她无限钦佩的她中学的老师也在这里。从此,她如鱼得水,如鹰翔空,每天不用再干那沉重劳累又危险的工作,在工会画海报,画宣传画,画装饰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虽然照样是忙忙碌碌,每天手脚不停,但这时候的刘秀梅是快乐的,心情是舒畅的,能干上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劳而无怨,累而不疲。
- 刘秀梅在办公室翻阅报纸,一则美术院校的招生简章引起了她的注意。是啊,自己虽然不用再干沉重的体力活了,但自己的艺术修养还亟需提高啊。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安逸,要为自己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打下扎实的基础。一看离报名截止和考试的时间已经很近了,赶紧备齐手续匆匆忙忙报了名。考场上,她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画着,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完成试卷,抬头一看,怎么考场上一个人都没了,回头一看,只见两个监考老师在背后齐刷刷的盯着她的试卷,见她完成试卷,两个监考老师不无惋惜的对她说:“姑娘,你的基本功虽然很扎实,但你的颜料不符合规定,试卷要求用绘画颜料,你用的却是水彩。”就这样,刘秀梅与自己心仪的艺术院校失之交臂。
生活的磨砺
青春岁月如一棵疯长的树,很快就到了开花结果的时期。在一个美好的秋天,刘秀梅和她的白马王子相遇了。经过浪漫的恋爱阶段,他们顺利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幸福的家庭生活还没有多长时间,她的爱人因为老家有特殊的原因,需要调动回老家安阳。夫妻两地分居也不是长久的办法,过了大约半年时间,刘秀梅也申请往安阳调动。但父母怎么舍得离开女儿啊,中间经历了许多磕磕绊绊,刘秀梅又找经办人催问工作调动的事情的时候,经办人却说把她的调动手续给弄丢了。这样一来,她就成了一个”黑人”,不但没有了档案,连户口都没有了。
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遍布城乡,那时候一个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显得十分珍贵,刘秀梅不得已加入了创业的大军。她最开始是摆地摊卖小商品,起早贪黑,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她还在饭店里打过工,在私人企业里做会计。无论工作多么劳累,生活多么艰辛,她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偶有闲暇时间,拿出笔墨纸砚涂上几笔,看见自己的笔下栩栩如生的画作,所有的劳累和委屈都跑到了九霄云外。
除了为生计奔波外,刘秀梅还业余时间自学,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上网课。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最紧张的时候,她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半夜十二点还学习正酣,早上五点不到就要起床去进货。这样的拼搏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几乎把她的身体累垮。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的汗水都没有白流,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她经过奋力拼搏,终于拿到了自学考试书法专业本科文凭。书法专业本科文凭的获得,好像一颗欲高高飞翔的雄心长出了一双翅膀。为了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点,刘秀梅应聘了纱场路小学的书法教师岗位,并被录取。她教学生是一丝不苟,要求严格,在课堂上对学生循循善诱。课下,她对学生和蔼可亲,亦师亦友,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她教出的学生多次在书法比赛中获奖,学生的书法作品屡屡在省市区开展的书法展览中参展,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很高的评价。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比物质上丰厚的收益更让刘秀梅心满意足,更让她有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
刘秀梅还担任过龙安区马投涧镇二中的美术老师。她认为,教的学生层次高一点,对自己的艺术素养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这对自己无形中会产生一种促进效果。马投涧二中离市区较远,每天往返路上就要用去三四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她有段时间就吃住在学校。这样,除了上课,就会有大量的闲余时间供自己读书学习钻研。但马投涧位于市区东南的丘陵地带,相对来说属于比较落后一点的地区,交通不便,文化娱乐场所较少,这对一个女性来说,内心没有足够强大,没有足够的定力,是很难待得下去的。
艺术的涅槃
安阳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甲骨文的出土,引起世界的瞩目,世人都知道了这里是汉字的发源地,这片古老的厚土孕育出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刘顺,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等,并吸引来了晚年的书法家傅江。傅江1923年出生于河南长垣,少年求学西安,抗战胜利后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后又转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先后结缘于于右任,张大千,徐悲鸿,赵望月等书画大家,钻研书法篆刻,他从汉印入手,对甲骨文,钟鼎文,小篆,汉隶作了深入研究,尤对隶篆情有独钟,书法以厚重畅达恣肆雍容著称于世,独树一帜。傅江晚年怀着对甲骨文的热爱和进一步提高书法水平,来到安阳筑庐郊外,潜心研究殷商甲骨,陶皿,将甲骨文之章法韵味熔于金文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大篆书法风格。刘秀梅慕傅江之名,诚心拜傅江为师,以丰厚滋补自己的学养。这时候的刘秀梅已离开了马投涧二中,自己在新兴街开了一家小店,一边做点生意维持生计,一边刻苦钻研学习以提高技艺。傅江老先生闲暇时间经常光顾她的小店,时间长了,大师的学识涵养和艺术风范对刘秀梅就有了耳染目濡言传身教的浸淫和影响。有的学生找傅江老先生不到,但在刘秀梅的店铺却总能遇到他,于是难免发点醋意。傅江老先生知道后对别的学生说:“你们看到的仅仅是刘秀梅是个美女吗?你们没有发现刘秀梅的与众不同吗?她在艺术创作上不但有灵气,有天赋,而且还非常刻苦勤奋,刘秀梅所欠缺的是系统的书法基础和书法传统的知识汲取,如果学习得法,持之以恒,并加以适当点拨,他日必成大器!”
刘秀梅除了向傅江老师拜师学艺,诚心学习外,还博采众家之长,有机会就四处游学,和全国各地的同道学友切磋技艺,交流探讨书法绘画创作上的心得体会,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游学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注册书法教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海粟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美术高研班老师张同铸先生,并和张同铸先生有了长时间的深入探讨和交流,在和张同铸先生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刘秀梅受益匪浅,开了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和局限,为将来学业技艺的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痛苦蜕变,化蛹成蝶。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经过艰难漫长的磨练,不知不觉间,刘秀梅的书法绘画技艺有了质的飞跃,有了华美的嬗变。她的作品入选2014全国书画艺术优秀作品展,收入”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美术作品集”,事迹和作品还被选入《时代报告》杂志,入选”庆祝建党百年------邮票上的华夏艺术名家(肖像篇)纪念张”.绘画同时登上了”党在我心中------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年中国名家名作”纪念邮票上。随着成绩的取得,她也同时担任了许多的社会职务,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获中国现代书画协会颁发的’中国书画文艺名家”称号,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聘为河南报业集团书画院安阳分院副秘书长,北关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等等等等。我们倾心交谈,她不由得感慨:”担任的职务多了,参加的社会活动多了,虽然信息量大了,接触的人多了,见的世面大了,事情多了,但是,对自己的艺术成长追求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艺术追求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是一条孤独之路啊!”
在位于安阳市殷都区钢三路北段的安阳书画艺术馆三楼的展厅内,北关区美术家协会的作品正在布展。我在刘秀梅的作品前驻足徘徊,那遒劲的梅枝,那清瘦的竹枝,那慈祥雍容的菩萨,深深的吸引了我,久久不忍离去。
(天马行空)
锦绣中华
荷花
幽林深处有佳音
金玉满堂
春酣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
锦上添花
俏不争春
江南几度梅花红
春雨江南情深深
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