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鸣
用哲学、易经、情感、文化描绘时代画卷
——访中国当代画鱼人程文鸣先生
吴玉江
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位画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在宣纸上为我们展现了鱼的优雅与魅力。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当代画鱼人”“中国画太极玄鱼之父”的程文鸣先生。近日,我有幸对他进行了一次深入专访,逐渐地了解了他对画鱼的独特见解和创作理念。
走进程文鸣先生的绘画展厅,一幅幅惟肖惟妙、栩栩如生的“鱼”迎面而来,游闲地游出了画面,从我眼前缓缓游过,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灵动与生机的鱼的世界。当谈及他为何对鱼情之所钟时,程先生的眼睛流露出无比的热情与兴奋的光芒。他说:“我喜欢画鱼,是因为鱼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被赋予了众多美好的寓意和象征,象征着富足和繁荣。因为‘鱼’与‘余’谐音,‘年年有鱼(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富足、年年都有盈余的美好期望。鱼也代表着吉祥如意,在一些传统的喜庆场合,常常都能看到鱼的身影,寓意着吉祥顺遂。鱼还有多子多福的象征意义,因为鱼繁殖能力强,所以象征着家族人丁兴旺、多子多孙。在爱情方面,常被视为情侣间爱情甜蜜、如鱼得水。从精神层面来说,鱼象征着自由和灵动,不受束缚,畅游天地。同时,‘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让鱼又具有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飞黄腾达的励志象征。”他总结说:鱼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充满吉祥、美好、富足、祝愿和希望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基于此,基于他对鱼、对鱼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才使得他笔下的每一条鱼都被赋予了生命,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当问到他的绘画历程时,他说,儿时,也就是从记事时开始,就喜欢画画。上小学时,在市群艺馆学习绘画,中小学阶段,就经常参加书画比赛,取得了一系列让同学们羡慕的荣誉。从此,绘画成了他的第一爱好。之后,不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参加工作,以及在后来的“下海”浪潮中,不论工作环境几多变化,也不论家人、同学的埋怨、热潮冷风,他都没有舍得把绘画丢掉,经过几十年的坚守,孜孜以求之,这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程先生平易近人,亲和力强,在轻声细语的交谈中,我对他有了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程先生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某部从事文化工作,是宋代大儒、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之程颢第三十四代孙。他从小耳濡目染中华传统文化,喜周易、擅绘事、爱画鱼。他用周易的哲学思想结合中国画艺术开创的“哲学绘画体系”享誉海内外,其代表作品为“中国画太极玄鱼”系列组画,并有幸求学问道于易学泰斗、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唐明邦先生,人民艺术家蓝天野先生,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曾仕强先生,著名易学泰斗邵伟华先生,佛学泰斗、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释本焕大师等。
细观程先生的作品,鱼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形象,更是他表达内心世界和思考的载体。他将易经、哲学与鱼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赋予了这些画作更深层次的内涵。他认为,易经中的阴阳平衡理念在鱼的形态和动态中有着完美的体现。“鱼的游动,一进一退,一浮一沉,恰似易经中的阴阳变化,和谐而又充满张力。”程文鸣先生是一位有思考、有创新、有精神追求的画家,他把易经理念融入他的作品,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创举。
哲学地思考也在他的画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程先生表示,鱼的存在让他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鱼在水中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生存的智慧反映了哲学中对生命适应与进化的思考。”中国秘书科学联盟主席、著名书法家聂中东说过:“程文鸣的画是画给大众欣赏的,同时也是给专家和大师看的,更主要的是他不怕寂寞,真诚地画着自己喜爱的画,并真诚地忠爱着他的事业和梦想……”
程文鸣先生的童年是在安阳度过,对于生育养育自己的这块热土,他有着深厚的情感。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程先生为使周易这一博大精深之文化发扬光大,走进千家万户,凭着一腔激情和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心研究周易,经过多年的探索及遍访周易名家,最终用中国画的形式创作出了以神奇精深的周易核心图——太极图为据的中国画系列组图。这种前无古人的崭新的构图形式一经展示便为各方人士普遍看好和认同。它们既有寓意又有易理更富有哲理,不仅表现出了对生活中“吉庆有余”的祝福,同时又将周易的精蕴即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世界阴阳互动互补、事物均衡与和谐发展的辩证法则形象生动地用中国画的形式反映了出来。这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了解和运用周易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细品程文鸣先生的作品,不仅给人一种唯美、愉快的艺术享受,同时更是通过作品将周易所表现的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展示了出来,给人以斗志昂扬、奋进向上的精神激励。这在他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所创作的大幅力作《盛世欢歌 鱼水深情》中可充分表现:画中18条帷妙帷肖、颜色、姿态各异的鱼在游刃有余中展现出一派生机,体现了一种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此表达了画家对国旗的敬仰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令观众赞叹不已,爱不释手。还有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所创作的长卷《祖国昌盛 鱼水情深》图既体现了殷商文化神韵、又寓意伟大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意,深得官兵喜爱及各界人士赞扬。
在创作过程中,程先生追求极致的真实与灵动。他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细致地观察鱼的生活习性,研究它们的形态和动作,对于鱼的一呼一吸、一张一合、一上一下、一摇一摆、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每一笔、每一抹色彩,都是我对鱼的理解和热爱的表达。”他说,“我希望观众在欣赏我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鱼的灵魂,与它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他充满感情地说,“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鱼的眼睛也是如此,只有观鱼、察鱼、爱鱼、懂鱼才能体会到这点。”孟子也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意思是说一个人身上存在于内而表现以外的没有哪一处强过他的眼睛。因此,他认真仔细地观察、揣摩了中国最美航天员王亚平、中国最美“霸王花”雷敏的眼睛。人的精、气、神是通过眼睛充分的表达出来。程文鸣先生画鱼的重点是去刻画描绘鱼的眼睛,起到了“点睛之笔”,把所绘画的鱼既赋予了生命,赋予了灵魂,又赋予了人的美好情怀,使观众透过鱼而达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程先生所绘之鱼,通过对鱼眼和鱼嘴的用心刻画,精雕细琢,使得眼活了起来,充满了光泽与灵动;嘴动了起来,给人以正在交流之感。这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鱼的观察、对艺术的追求,把人类的美好通过画鱼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为千家万户带来了美的祝福。
他说:“如果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我们就需要让自己的眼睛展现出我们独特性、自信和光芒。”程先生画鱼,就是把优秀人物的眼睛和绘画结合起来,借物寓意、表情达意,使他的绘画从而更富有人性化的表达意境。
程文鸣先生精心创作的中国画“鸿运当头”鱼图系列组画,由六条、九条、十条各种姿态的游鱼组成,代表了鸿运当头、事事顺心、永久如意、十全十美的丰富寓意。2024年10月28日,他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500人参加的大型国学论坛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在中华文化中鱼常被视为吉祥、富足、繁荣的象征,寓意着年年有余,常见的成语有鱼跃龙门、如鱼得水、鱼水情深、鱼水合欢等等。鸿运当头出自《胡雪岩全传》,形容人面临好的机会、运气,象征成功胜利、幸福吉祥、事业顺利、财源滚滚、家庭和睦、美满喜庆,在喜庆场合更是对幸福和吉祥的祝愿。
他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流水知音钟子期”,是他付出情感创作的又一幅力作,伯牙和子期知己知音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千年,《列子汤问》记载了这一佳话,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家俞伯牙曾在汉江边鼓琴弹奏高山流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而成知音,约定明年再相聚,可惜子期不幸离世,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便摔琴以谢知音,终生不再鼓琴。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程文鸣先生感动于伯牙子期的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创作了这幅作品。整幅作品构图下半部两条游鱼似伯牙与子期,一位鼓琴一位听琴,中间一大片荷叶似一年过去而伯牙再也见不到子期;上半部一朵荷花也不再盛开,只有一行题款《流水知音钟子期》,就像子期还在陪伴着伯牙,画面黑白交织,水墨丹青绘世间万象,墨触交融流露着中国人的情怀,把历史的瞬间定格纸上。自古知己难逢、知音难觅,起首和压角印章分别用“志同”“鱼水情深”更寓意丰富,劝世人皆应珍惜当下这份亲情、这份情谊。
程先生融合易经理念、鱼文化精华,创作的《三余图》,为三条游鱼组成,更多的是称“三余书屋”,三余书屋的原名来源于三国时期董遇提出的“三余”读书法,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即利用冬季、
夜晚和阴雨天这些空闲时间来读书,引导学生、众人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工作。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上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成语“三人成众”等。观程文鸣先生此幅作品,使人如同在和图中三鱼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仅表现的是笔法、墨韵、构图技巧的娴熟,更是人生哲理的一种参悟,大有观此恰似读懂人生之感,让人茅塞顿开,人生从此豁然开朗。
他的《高台揽月光先受 巨石分流声不平》之画鱼佳作,使人想起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看似简单的构图,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条大鱼和两条小鱼的结合,不仅仅表现了大和小,多与少,更是体现了人生的丰富哲理。整个构图看似空旷,实则丰满,让人联想起三十而立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贤之言。
其画作《文章故渊雅,风节自高骞》图,使人想起了易经贲卦的六五爻辞,装饰山丘园林,用很少的捆成束的绸帛,有遗憾,但最终吉祥,它告诉我们在居高位、有成就时要崇尚简朴无华的清廉举措的智慧。程文鸣先生通过对荷和鱼的描绘,达到了无花既有花的哲学意境。作为文化材料,鱼在中国具有丰稔喜庆的象征,从而融入了生活的诸多领域,两者的结合,使这幅作品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很有现实意义。
程文鸣先生的《山间明月从容出、天外行云自在流》一画,使人想起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所讲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智慧。鱼作为吉祥的表像,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即已有之,商、周、两汉都有玉鱼佩饰,鱼佩均成为中国民间最常见的风俗饰物,同时更是赋予了它求吉避凶的心理趋向,程文鸣以画为依,使之发扬光大,而倍受人们喜欢。
意境是创作中国画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如何欣赏和更好理解中国画的关键。纵观中国画家程文鸣先生的画鱼作品,使我们看到他通过对鱼的描绘和画面氛围的营造,传达出他的一种情感和思想内涵,使观众联想到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更是对哲学在生活中对立和统一的思考,通过墨色与纸的合二为一,体现了墨的五色之变、五色之变无穷无尽,所以要顺应自然之变。
程文鸣先生,情笃于水墨,喜读周易,常用“易”之哲理挥毫于水墨之间,一直用心探索和研发水墨在中国画写意画鸟领域中的多元表现功能,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果。他开创依“易理”之理念画水墨鱼之先河,不仅技与道、笔与墨、行与神、心与物达到了融会贯通,更是水墨之中所表达的黑与白的结合、分离、通一的辩证关系,画面造境之气、之象、百味并存,行之准而神全,将鱼类题材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峰,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扬。
程先生除了钻研绘画,还心系国防。他退役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专长,借物言志,托物兴辞,以画为媒,以情为依,专攻画鱼,以表达军民鱼水之情。就连他常用的书画印章都是“鱼水情深”“绿色情怀”“魂系军营”等,表达了一位退伍老兵对部队的深厚情感。
他坚持书画拥军三十年,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组织了百余场次的志愿拥军活动,书画讲座60余场次,协助部队培养文化骨干1000余人。他组织书画志愿者慰问老红军、老八路、老同志,先后捐献慰问官兵的书画作品有2000余幅,价值300余万元,为丰富拥军的形式和内容,他自筹资金6万余元,不断着力打造拥军系列化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特有的模式。
近年来,为丰富拥军的形式和内容,他组织众多书画艺术家走进军营,开展“走近官兵、贴近官兵、亲近官兵”活动,并一起策划创办了诸多拥军系列活动:联合其他同志创办了每年一届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暨吃水不忘挖井人、向革命前辈致敬、再过一次班务会”等系列活动;举办了每年一届的“战友情深笔墨抒怀 新春书画展”拥军书画创作讨论会系列活动;组织广大退役军人家庭举行每年一届的“庆三八国际妇女节和谐家庭”文化论坛系列活动;面对疫情,他联合、组织相关部门举办了“安阳市退役军人风采《以智抗疫 以艺出力》,安阳市退役军人抗击疫情线上书画展”系列活动;面对学校延时教学,他又组织了“安阳市退役军人书画、美术家进校园公益课堂”系列活动等等,像这样的拥军活动,实难用数字来表达。
他说,目前,拥军书画室内有他30年来从事书画拥军的各种图片百余幅,文字资料300多篇(件),还有大量实物正在努力筹备展出中。他“愿通过这种形式,使越来越多的书画志愿者们加入,把书画拥军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多年来他在潜心作画的同时,以一颗火热的心,利用自己之长,热衷于社会文化活动和公益事业,常年组织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曾先后被《作家报》《科学导报》等单位授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德艺双馨杰出文艺贡献奖”、中华志愿者协会授于“爱心志愿者”称号,应邀担当2021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艺术顾问,被业界评为“2009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推动易文化发展杰出人物”、中国当代优秀易学书画家、“中国画太极玄鱼”之父等,相关部门于2020年11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为其成功举办了“程文鸣先生主持国学论坛十年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2005年起创办并组织历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周易书画笔会”、历届“安阳周易研究会 北京周易研究会〈周易申遗联盟〉北京宣言书画笔会”、首届“国际易学联合会周易书画笔会”、首届“安阳周易申遗周易书画笔会”、首届“话(画)说周易与文化兴市座谈会”、组织纪念“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二十年成果图片展”,参与组织首届“海峡两岸周易书画精品展”“海峡两岸周易文化申遗论坛”等活动,是首位在周易诞生地“羑里城”举办个人周易书画展的画家。
多年来,他经常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科技会堂、中国现代文学馆、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澳门、韩国等地及全国各地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国学讲座、普及国学知识,其绘画作品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各站台、上海地铁各出站口均有其作品展示;沈阳机场、天津机场、济南机场、河南新郑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厦门机场等候机大厅电子屏都有其作品展示。特别是他坚持“以画为媒、志愿拥军三十载”的光荣事迹更为众人所称赞,程文鸣用书画拥军,其作品先后走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北海舰队某部、南海舰队某部、驻港部队基地、空军某部及各基层部队,为此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退役军人标兵”、“河南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是一位充满爱心和博大胸襟的画家。
他不但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还对周易在绘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撰写了《“周易”带给中国水墨画构图的哲学思维》《中国画太极玄鱼》《如何认识中国绘画的哲学性》等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论文。他认为,中国绘画要体现“骨气”,就要看它的构图的哲学性及内在的含义、寓意,要从《周易》里面找答案;《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脉,中国绘画的创作原理就来源于它的哲学思想,其作品的创作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创作中国绘画要善于从《易经》中汲取哲学智慧。可以说,程文鸣先生是把哲学、易经、文化与绘画深度融合、创新完善的书画家,将易经哲理展现在水墨之间、宣纸之上,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理论、有艺术的书画艺术大家。
鉴于他在绘画领域以及对社会、对国防的巨大贡献,文鸣先生的作品已被广泛制成书签、金箔画、年历等工艺品流传于社会,各级报刊杂志多次以整版形式进行介绍,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也多以新闻、专题等形式进行报道,电视台摄制专题片四部。先后有多位将军、部长及书画界知名人士为其作品题款、题贺,如,原中央军委委员王克上将观看他的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文联副主席高运甲先生题“凌云”以勉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李永高题“天长地久”以贺之,更有原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易学泰斗唐明邦先生为其作品题:“太极玄鱼”,更是对其作品的肯定,奠定了他在易学绘画上的地位。人民艺术家、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先生为他的题词是“好人一生平安”;启功先生为程文鸣的题词是“鱼跃龙门”;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为程文明题词“易为君子谋,昼为众生美。”知名书法家魏峰、傅江、朱长河、徐学萍、周凤池诸先生分别为程文鸣画鱼题款。
通过采访,我对程先生多年来取得的艺术成就不住地赞叹。他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依然需要静下心来继续坚守初心,依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他坚信,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创造出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性的优秀作品。
采访就要结束了,我仿佛从程文鸣先生的画鱼中看到了那些跃然纸上的鱼,正带着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游向更广阔的天地——海阔任鱼跃。期待他未来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艳的作品,让我们继续在他的游鱼世界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智慧。
程文鸣先生简介:
程文鸣1967年7月出生于河南安阳,祖籍河北,著名国学书画家,曾服役于原济南军区某部从事文化工作,退役后坚持书画拥军,是“河南省退役军人标兵”“河南省模范退役军人”,现为中国美协河南分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周易新闻网》书画院院长,华夏龙文(北京)国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正念正新(北京)国学院副院长、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安阳市北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政协委员,安阳企业家国学院院长,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